close

『不要問我是做什麼工作的,因為我不想被工作所定義。』

我八月一號要去工作了。 因著不斷經歷生活環境變動的顛沛流離,我一直在思考『去掉了名片的頭銜,我還剩下什麼』。

在現實裡,每當被問到我是做什麼行業的這個問題,總是困擾著我。 

=============

我覺得當我們在看別人時,我們太習慣以工作行業與職稱來標籤化別人。但這樣的習慣早已經跟不上現在時代的變化的結構。

(一 ) 我們不應該被工作所定義,

我們不應該被工作所定義,因為這簡單的詞彙,不足以定義『人』,只能勉強用來定義『工具』,或是『工具人』。 

如果一定要我選擇一個工作來標籤化自己,我會選擇農場的包裝員。這是我做過最長的工作,同時這份工作的經歷也很大程度地建立了我的價值觀與哲學觀。不過對沒有經歷過這樣經驗的人而言,大部分的人應該會『誤讀』或是『超譯』這個標籤的含義。

所以想要快速以工作這個標籤將人簡化歸類,不但是很不尊重『人』的意義,因著誤讀與超譯,以統計學的角度看也是很不準確的。


(二)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其他行業的人在幹嘛。 

舞者就很容易碰到這樣的回應『喔!那你會劈腿把腳抬到頭上囉!』
工程師很常碰到的回應是『你數學和邏輯一定很好』。同時隱喻著,工程師大概對藝術與品味比較陌生。

但我們在這樣論斷標籤化別人時,不但顯現出我們對各行各業本質的不了解,同時同時也是我們對人的完整性的否定。 

(三)人的完整性被工作與學歷給切割出來並專工化(異化)

(四)工作對很多人而言是一個不得不為之的收入來源 。 

大部分的人工作,不是因為喜歡工作,也不是為了追求自我實現,單純只是因為要這個工作所能換得的金錢。同時,(儘管我不認同),工作所帶來的金錢的多寡與其所隱喻的社會價值常是等比例的相伴相生的。 

但工作所隱喻的社會價值常常只是一個與實物不符的符號。 

(五) 稱謂與行業只是一個符號

我不認同一個人將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外商公司,或是500大企業,或是XX經理等稱謂與職稱上。 

稱謂與行業只是一個符號。名牌服飾是一個符號,名牌汽車是一個符號,麥當勞那比實物更美味可口的照片也是一個符號。符號『象徵著』它所要傳達的形象,但將符號穿戴在身上與擁有那個符號所象徵著的形象的本質,通常是兩回事,甚至完全沒有關係。 

但話又說回來,當所有的人都把符號所象徵的意義當成是那個符號的本質時,那就假亦真時真亦假,真亦假時假亦真了。

(六)體制的獎勵機制以其強大的互動回饋力量取代了寓言與神話來形塑我們的價值觀與道德

工作環境的文化,常常會形塑一個人生活的價值觀,與優先次序。一個人生活的價值觀至少必須部分地被體制的價值觀所形塑才能在體制裡生存。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若能越大程度的皈依,與體制的價值觀同質化,一個人將能得到體制越多的獎勵與回饋。 

================
我想要研究,在這個社會中,工作欄位若是保留隱私,對我的社交與誠信將會造成多大的限制。下一個題目,我想探討這樣的限制,是否反映著著目前的習俗(Social Norm)笨重,緩慢,不合時宜。如何才能試著重建一個彈性(flexible),即時反應(responsive),自我修正,靈活動態的social norm 。

 

#工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筆記與材料
    全站熱搜

    原型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